Richart APP 沒說的事

外匯臨櫃提領手續費很貴很貴

pinkchange
5 min readDec 3, 2019

Richart 最近的廣告打得很大,號稱是最能幫年輕人存到錢的卡,網頁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那隻白色的小狗打的廣告。而且相關訊息的部落格文章也如雨後春筍冒出來很多,看起來好像是新世代使用網路銀行族群的最佳選擇。

卡片的設計真的蠻可愛的

我也跟著申請了一張Richart卡,我覺得這張卡最方便的地方,就是可以直接坐在家裡申請,不用跑銀行就能完成開戶作業,而且金融卡也會直接寄到你家,App 介面設計也算方便(除了快速登入功能不知道什麼原因常常自動關閉,每次登入都得重填身分證號碼、使用者帳號、密碼),可以隨時查看帳戶資訊、轉帳收帳、線上刷卡明細。

但是關於臨櫃提領 Richart 外匯的手續費,網路上卻沒有太多明顯的內容。

關於 Richart 外匯的線上申購、提領,我想許多部落客都已經把步驟寫得非常清楚了,就不再這裡重複。但如果你跟我一樣,要申購的是無法從 ATM 提領的幣別(也就是美金/日圓/人民幣以外的幣別),無法適用 Richart 僅到 2019 年年底截止的 ATM外幣提領免手續費優惠,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幫你省一點很小的小錢。

今天,我去台新銀行臨櫃外匯提領現金,過程如下,最後有我的心得。

1. 在 APP 線上申購外匯

這次我申購了港幣3,500,本文就以港幣3,500 為例。只要在 App 內輸入要購買的金額,確認台幣帳戶內有足夠的金額,點選購買即可申購外匯。

申購完成後,你的外幣帳戶就會有一筆港幣 3,500 的即期外匯存款。

耶!外幣帳戶裡多了一筆港幣。

要注意的是,App 內的外幣申購,只能在銀行開門營業日 9:00~次一日 3:00 進行交易,如果碰到假日,無論時間幾點、要買什麼幣別,都無法申購外幣。若您沒有外幣帳戶,交易時間也只能在營業日 9:00~22:00 進行

2. 在 APP 申購完畢,帶著雙證件、印章,到台新銀行任何一家分行臨櫃提領。

再次強調,因為我提領的是港幣,無法在台新銀行的 ATM 提領,只能臨櫃取款。抽號碼牌、到你的號碼之後,跟服務銀行員說要領 Richart 帳戶的外幣即可,銀行員會跟你要身分證及第二證件、印章。

3. APP沒說的事~臨櫃提領外幣,手續費不便宜

由於港幣無法用ATM提領,只能從銀行臨櫃提領,Richart 歸屬的台新銀行會按照他們的規定,向提領人收取手續費。且手續費並非固定不變,而是視提領金額提高,計算方式為:

(現鈔賣出匯率-即期賣出匯率)X 提領金額=臨櫃外幣手續費

在這裡要抱怨的是,Richart App 中顯示的只有即期匯率,沒有現鈔匯率,Richart 網頁版官網上也找不到現鈔匯率,是因為它是網路銀行所以才沒有現鈔匯率這一項嗎?那買外匯的人要怎麼計算呢?總之,這一個細節讓我認為 Richart 並不算是把所有資訊公開透明的線上銀行。總之在這裡,手續費的計算我使用的是台新銀行的匯率表。

本次以我提領港幣的情況而言,本次的手續費高達 158

現鈔賣出的匯率是 3.9659,即期賣出的匯率是 3.9209,本次提領港幣 3,500 的手續費計算為:

(3.9659–3.9209)X 3,500=157.5=158

媽呀!我才領3500港幣,手續費就要158元!!

如果你要臨櫃提領更多外幣,手續費只會隨金額越來越昂貴。毋湯啊~~~

就這樣,才提領一次港幣3,500,手續費就高達 158,整體算下來在 Richart 線上換匯實在不是什麼划算的選擇。或許它更適合操作外匯買賣賺差額的人吧。

4. Richart ATM 外幣優惠只至2019年底,此後手續費至少100元

Richart 有時漂亮的匯率是不錯的選擇,如果用 ATM 提領外幣加上手續費還是不錯的話,我想我會繼續使用。但 Richart 以 ATM 提領外幣(美金/日圓/人民幣)的免手續費優惠只到2019年12月31日為止,也就是說,自 2020年1月1日開始,每次用 ATM 提領外幣都需要收取 100 元的手續費。這麼一來,對於要出國旅遊而申購外幣的人來說,Richart 就跟其他銀行沒有太大區別了。特別是,如果要購買的是港幣或其他美金日圓人民幣以外的幣別的話,我認為選擇在其他銀行兌換,或直接愛用兆豐或台銀的線上結匯,都是是比 Richart 更划算的選擇。

不能說金融廣告是陷阱,但金融廣告上寫的文案確實只是一種宣稱。人會在無意識中被廣告的文字牽引,正確來說,Richart 應該說是包裝成最會吸引年輕人申請的卡比較正確,至於會不會真的幫你到省錢,那得要有更加精打細算的頭腦才辦得到。

--

--

pinkchange

Translator/ writer/ editor/ skateboarder/ sitar practicer, lives in Bangladesh